北京总部(全国通用)
400-090-3910
上海分部
13911340419
广州分部
13161766437
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。它是社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,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调节器。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、支持科技创新、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金融是实体经济的“源头活水”,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日前,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、财政部、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开展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提出了实施五大专项行动,即实施金融保障粮食安全专项行动、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专项行动、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、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、金融赋能乡村治理专项行动。
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,《通知》提出的五大专项行动,旨在加快金融资源向涉农领域倾斜,应优化资源配置,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,引导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乡村振兴。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我国涉农贷款投放量不断上升。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,202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56.60万亿元,比2023年初新增7.43万亿元,同比增长14.9%。其中,农村贷款余额47.26万亿元,比年初新增6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2%;农业贷款余额5.84万亿元,比年初新增7474亿元,同比增长15.4%;农户贷款余额16.86万亿元,比年初新增1.88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5%。
在贷款利率方面,利率稳步下行。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,今年5月份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利率3.67%。其中,企业贷款利率3.7%,较2021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.91个百分点,处于历史低位。
在乡村振兴的货币金融环境方面,2021年以来,中国人民银行7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合计2.5个百分点,释放长期流动性超5万亿元,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,对“三农”领域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;通过再贷款、再贴现、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,并不断调整优化工具措施和政策额度,更好发挥牵引带动作用。
“未来将加大再贷款再贴现、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,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乡村振兴信贷投放。”相关人士指出,支持金融机构发行“三农”、小微、绿色金融债券,拓宽可贷资金渠道。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。更好发挥金融与财政、农业农村等部门工作合力,有效分担金融机构涉农信贷风险,形成可持续的金融支持长效机制。
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,持续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、工具、组织、产品服务、考核评估五大体系,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、金融改革试点,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愿、能力和可持续性明显提升,多层次、广覆盖、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。
互融云作为金融软件系统开发公司,致力于为行业客户提供专业、安全、稳定、便捷的金融信息化服务,基于“金融+科技+生态”融合的整体思路为客户打造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,产品研发更是引入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多项最前沿科技技术,产品覆盖类金融、区块链应用、交易所、供应链金融、 电商系统、社交IM、汽车金融、消费金融、互联网金融等多个细分领域。
本文标题:【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加快金融支持涉农领域发展】
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hurongyun.com/article/detail/16982.html 转载请带上链接
了解更多产品信息,详见北京互融时代软件有限公司官网介绍内容